新聞中心

教師被邊緣化之后,主打“1對1”的K12教育還能保證因材施教嗎?

時間:2015-12-10??? 點擊:次 ??? 來源:未知 ???

往往一種新事物蓬勃興起的時候,總有人都會鼓吹“去中心化”,砸爛某某的飯碗之類。微博火的時,說人人享有話語權了,記者會消失;微商火的時候,說淘寶店鋪會被微商取代。隨著在線教育迎來“井噴式”增長,又有人說隨時隨地都能上課,人人都是老師了,教育O2O要“去老師中心化”。
 
不可否認的是,這種革命的樂觀主義和草根生態崇拜癥,還是很有市場的,其中不乏一些專欄作者和投資人;筆者覺得有必要站出來為老師、為教育的健康,說幾句實話了。
 
 
一、 在傳統K12培訓機構中教師已被徹底邊緣化了
 
幾乎所有的K12教育培訓機構都是從家教做起來的,一開始是師傅帶徒弟,對學生言傳身教。隨著應試升學壓力加大,補課蔚然成風,有的教師在學校或者家里辦起了小班,更多的老師則被招募到培訓機構去上課了。
 
很多培訓機構擔心教師跳槽或單干帶走生源,逐漸建立起了延續至今的職業分工,在繳費前設立“咨詢師”、在繳費后安排“學管師”,由他們負責與家長、學生進行溝通;而老師專司上課,對教學課時和質量負責就行了。如果家長和學生對教課老師不滿意,可以向學管師申訴,由學管師更換老師。老師不再是知識的權威,淪為課業的主講者、客戶的服務者和民辦教育機構的打工者。當然,公立學校的老師的境遇會好一些,由于討論的是教育市場行為,所以本文中的“老師”特指在培訓機構的教育工作者,以及擔負教學任務的家教。
 
以上不難看出,在K12教育領域反應了中國的師生關系經歷了“師傅帶徒弟”(言傳身教階段)、“教師職業化”(大眾教育階段)、“教師雇傭化”(培訓教育階段)三個階段的嬗變。到教育產業化階段,其實教師已被徹底的邊緣化了,因而所謂的在線教育及教育O2O的所謂的“去中心化”,顯然只是一個偽命題。
 
 
二、 老師地位邊緣化帶來的消極后果,已成線下培訓機構的痛點
 
1、優質師資資源流失嚴重
 
學生是用戶,而家長是購買者或支付者,家長更關心的是老師的授課水平,從教育背景、從業資格、備課質量、學生反饋、家長口碑等方面進行挑選,名師自然成為了家長競相爭奪的對象。中介一方面要依靠優質師資吸引家長和學生報班,提升接單率、成功率,另一方面又得對優秀師資分權管控,以防止優質師資利益驅使下私自代課或跳槽,而跳槽現象確實屢見不鮮。
 
2、學生個性化需求與標準化產品之間的矛盾
 
為了實現規模經營,培訓機構致力于把招生及教學流程標準化,以便于擴建校區、多收學生。教師邊緣化之后,無法深入了解學生的優劣勢和補課需求,只能提供沒有針對性的標準化產品;另外,為了減少人力成本,一些小眾的、不能直接提分的興趣課程,也會被培訓機構砍掉。市場上,主打“1對1”的K12教育機構,無法保證因材施教。
 
3、業務模式及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
 
K12教育市場無論是商業模式、教育產品、管理方式、終端拉動方式都大同小異,即便如精銳、學大、學而思等上市公司也缺乏“良幣驅逐劣幣”的魄力,其他市場跟進者多的是模仿,行業陷入惡性競爭。
 
此外,老師地位的邊緣化還引起教學關系松散,教學效果不穩定,管理成本攀高,培訓價格高昂,教學模式僵化等諸多問題。
 
 
三、在線教育得老師者得天下
 
據統計,國內K12學生數量為1.8億人,K12教育市場容量約為2550億元,其中在線教育占18%,傳統線下培訓機構仍然占主流。在2014年國內共有167家在線教育公司獲得投資,其中K12在線教育所獲得投資占據整體投資的31.7%,遠遠高出其他教育培訓市場。資本市場追棒K12在線教育項目原因在于:
 
首先,中國在線教育市場是個千億市場,年增長率高達52%;
其次,K12教育受眾是00后、95后,能夠熟練使用智能手機,與PC操作相比門檻更低;
第三,教育線上化有利于打破我國教育資源區域分配差異,市場潛力巨大。
 
而目前的K12在線教育產品比較迷茫,缺乏明確的盈利模式。如通過上傳講課視頻讓用戶自主學習,還有UGC或C2C模式則是讓用戶之間進行知識交換和眾包。由于沒有發揮教師的中心作用,無法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,也很難保證用戶的學習與公立學校的課程緊密銜接以及順利升學,并且整個K12階段群體的心智并不成熟、自律意識差,沒有學校管束、老師監管很難收獲成效。
 
不缺時代紅利,也不缺資本風口,但是由于沒有抓住師生關系這個教育業的“牛鼻子”,沒有重新讓老師成為教學過程的中心,很多在線教育項目和教育O2O項目還未能對傳統K12培訓機構形成威脅。
 
筆者認為K12線上教育及O2O的發展方向如下:
 
1、堅持內容為王,走內容付費路線。傳統的課程是由老師在教室上課,相當于“OGC”(職業生產內容)。在線教育屬于純內容運營,為嚴格品控,在線教育仍然應以老師原創內容為主,以高知的大學生、研究生原創內容為輔,形成“OGC+PGC”組合模式。在盈利模式方面,在手機或者網頁中插廣告,會影響學習效率,采用優質內容付費方式獲得利潤,也是比較可行的。根據騰訊科技的調查顯示,對于在線教育,44.1%的用戶愿意為一對一解答服務付費,35.5%的用戶愿意內容質量付費;教育在線收費的群眾基礎比音樂、視頻等內容要好很多。
 
2、整合老師資源線上化,使用大數據技術精確匹配。一些傳統K12機構也陸續開發了APP,將老師個人簡介數據化,以家長或學習查看和約單,而咨詢師或學管師主要提供預約、結款、返傭、反饋等工作,有利于消除信息不對稱性,讓老師的作用增強。而一些互聯網項目則試圖借鑒Uber和滴滴出行模式,基于LBS預約家教,直接打通家長與教師之間聯系,但要注意教師和用戶信息的審查,并且形成交易的閉環。還可根據家長和用戶的瀏覽記錄、成績信息、賬戶信息等,利用大數據技術在線精準推送學習內容、題庫資源、教師信息,保證了教學質量的同時,向個性化教學目標靠攏。
 
3、教育O2O項目與傳統K12培訓機構合作互補,為老師提供新的增收項目。線下傳統機構將無暇顧及的業務如作業檢查服務、小語種教學、興趣培訓等外包給教育O2O項目,既能作為傳統培訓機構招生賣點,增加培訓的附加值;對于教育O2O項目來說,擴充了移動端的用戶基數,加快落地進度,盈利模式也比較清晰。
 
總之,無論是傳統線下K12謀求線上化,還是教育O2O項目落地,都應致力于讓老師回歸教育的中心,圍繞照顧老師的利益、放大老師的價值來設計商業模式,才能吸引老師入駐,提升內容質量,獲得盈利保證,也可以更好為莘莘學子和家長朋友服務,這樣的創業項目才更有市場前景。
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久,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,欧美国产亚洲日韩在线,狠狠v欧美ⅴ日韩v亚洲v福利
最新版天堂资源高清在线 | 亚洲污视频在线观看 |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性 | 日本天堂天v在线播放 |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网址 | 午夜精品亚洲一级在线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