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遞包裝之痛
時間:2016-01-29??? 點擊:次 ??? 來源:未知 ???
作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亮點,快遞業能打破了中國宏觀經濟和傳統行業的疲軟形式取得快速發展,完全得益于電商的快速發展。但這高速發展的背后,也帶來了各種問題。其中之一就是快遞包裝。
2015年全國快遞業務的總量突破200億件,市場規模成功躍居世界第一。但是,在這200億件發貨量的背后有著逾百萬噸的垃圾。有人將快遞產生的垃圾做了一個比喻,每年因快遞包裹產生的包裝“垃圾”總和足以擺滿近20萬個足球場,僅封箱膠帶就可繞赤道數百圈。
國家開啟試點工程
在近日召開的2016年全國郵政管理工作會議上,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表示,2016年將開展綠色包裝試點工程,倡導適度包裝,試點環保包裝材料應用和分類回收處理。
但是,無論是試點綠色包裝材料,還是適度包裝和分類回收處理,在實際操作中都存在著不小的難度。
首 先來看環保包裝材料:目前快遞行業看上去一片繁榮景象,實際上企業的日子并不好過。提供差異化、附加值高的服務產品在業界已經達成共識。但是 “價格戰”仍然大行其道,快遞企業利潤率每況愈下。使用環保包裝材料,意味著至少在短期內快遞企業要為此支付更高成本,推廣難度可想而知。而且快遞行業的 環保包裝標準和監管措施的不完善,進一步加大了環保包裝材料的推廣難度。
再來看適度包裝:與環保包裝材料一樣,電商和快遞商很難掌握適度包裝的尺度。再加上,面對屢禁不止的暴力分揀、野蠻裝卸,以及運輸過程快遞間的擠壓,為了讓貨物完好無損地送至客戶手中,電商和快遞商對快件里三層、外三層的包裝,也確實是不得已而為之。
最 后來說說分類回收處理:推動快遞包裝的二次回收利用,無疑是一個有效的手段。但是這項舉措的實施也非一件易事。這從北京實施多年的垃圾分類處理工作中可見 一斑。而且,分類回收處理由誰牽頭?哪些企業參與?分類后的包裝由誰來加工處理?其中的費用(收益)如何分攤(享)?……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。
面對困難絕不退縮
困難雖多,但解決的辦法也還是有的。
從 包裝以及材料方面考慮,對于那些為了防止貨物磕碰的不可降解塑料,可以采用其他更加環保的產品替代。據了解,英國一家公司開發研制成功可替代泡沫塑料的環 保紙卷,上面有很多小裂口,占據空間較小,當紙卷拉開后,它就成為立體蜂窩狀,面積達到原來的10倍。它能起到緩沖襯墊物的作用,適合填充和保持包裝商品 用。該紙卷用再生纖維制成,可回收重復使用;廢棄時,能生物降解。
從運輸方式來看,許多快遞企業也可以采取集合包裝的方式來減少環境污 染。比如,菜鳥物流推出的自取件模式。有業內人士表示,這一方式有望在一定程度化解快遞過度包裝的難題。首先集合包裝紙箱可以采用周轉箱重復使用,集合運 輸大大減少了外包裝紙箱及箱內塑料填充物的用量。其次客戶上門提貨的商品可以放心地使用簡約環保的內包裝,不用擔心在多次中轉及快遞員配送途中破損。
快遞業的快速發展所帶來的包裝問題,需要全社會共同承擔,無論是包裝材料生產商,商品售賣商,運輸的物流商甚至消費者,都有責任和義務為環保出一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