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:2017-03-02??? 點擊:次 ??? 來源:未知 ???
來自國家郵政局的數據顯示,十年以前,中國一件快遞要30元;兩年前,平均每件快遞的價格降到了14.65元。而2016年,繼續降低至12.8元,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。有快遞業人士指出,中國的快遞定價與電商客單價相關,然而事實卻是,客單價漲了,每件快遞的平均價格卻降了。
南都記者此前曾對快遞小哥的收入做過樣本調查,顯示近年來他們的收入并沒有明顯增長。但另外一方面,三通一達及順豐發布的最新財報或預報顯示,收入及利潤皆實現了大幅提升。南都記者深入采訪發現,中國快遞業發展的各個環節都充斥著矛盾的對比,而伴隨著這些矛盾,中國快遞業讓人羨慕的高性價比能走多遠呢?
對比一電商客單價漲了 快遞價反而降了
在南都此前的調查報道中,有快遞業高管曾提出這樣的觀點:快遞定價權在消費者手里,但是消費者能夠接受的價格又與電商的客單價相關。
那么在電商高速發展的這幾年中,客單價發生了怎么樣的變化呢?以服裝行業為例,2012年的一份數據顯示,淘寶服裝的平均客單價為90元。而到了2016年,據調查顯示,所有被調查者網購服裝的平均單價提升到253元。其中31-40歲年齡段的平均單價最高,達283元。40歲以上人群的平均單價為250元,21-30歲年齡段人群的平均單價為238元,20歲以下人群的平均單價最低,為173元。
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,撇開服裝業,整個電商的客單價也是提升的。“最開始淘寶上多賣一些小物件,價格較低。隨后,數碼、家電、日用品興起,消費者買的東西就越來越貴重了。”曹磊表示,電商最開始銷售的品牌貨非常少,后來淘品牌發展起來,隨后國內品牌,甚至是國際品牌都開始觸網。
但是再看看國家郵政總的數據。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在去年年底透露,十年以前,中國一件快遞要30元,十年過去了,中國一件快遞件12.8元錢。如果說這個趨間太長,那么還可以對比近兩年的數據:同樣是國家郵政局的數據顯示,2014年,國內平均每件快遞的價格為14.65元人民幣,兩年降了近13%。
也就是說,雖然電商客單價升了,但實際上快遞的價格反而降了。如果想依賴電商客單價的提升來突破快遞的低價競爭,似乎沒有可能。
對比二快遞企業收入躍進式增長 基層快遞員收入不斷減少
截至2月28日,已經上市的三通一達及順豐皆發布了最新財報或預報。五家企業皆實現了收入和利潤的雙增長。
中通快遞2月28日發布的最新財報顯示,2016年其全年收入97.89億元人民幣,相比2015年增長60.8%;毛利潤為34 .43億元人民幣,比2015年的20.88億元人民幣增長了64.9%;經調整的凈利潤為21 .65億元人民幣,比2015年增長76.8%。
申通業績快報顯示,其2016年度利潤總額16.91億元,較上年持續經營業務同期增長64.33%;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2.62億元,較上年持續經營業務同期增長64.97%。
韻達發布的業績快報顯示,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3.6億元,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45.66%;營業利潤16.2億元,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99.92%;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.76億元,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20.63%。
根據此前圓通發布的2016年度業績預增公告,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3.5億元至14.5億元。
順豐利潤最高,其2016年度利潤總額51.91億元,較上年持續經營業務同期增長82.46%;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1.80億元,同比增長279.65%。
綜合來說,從利潤指標來看,增幅最大的是順豐(279.65%),其次是韻達(120.63%),隨后是圓通(88.2%-102.1%)、中通(76.8%)、申通(64.97%)。
但是我們再來看一下快遞業的基層人員收入。3年前阿里赴美上市敲過鐘的“國內最牛快遞哥”竇立國,2008年在北京入行送快遞。高峰時,平均每個月掙3萬多。然而北京交通大學、阿里巴巴研究院、菜鳥網絡共同發布過一份報告顯示,到了去年的時候,大部分快遞員的收入在2000元-4000元間,月入6000元的都屬少數,月入8000元的已經是高收入人才和業務能手,可惜占比不到1%。過萬收入已經成為傳說。
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,“通達系”企業利潤增長跟電商業務激增相關。他表示,通達系快遞企業加盟體系基本穩定,在投入上屬于漸進式增量,但收入卻是躍進式增量。近年來,中國快遞業務量年均增幅都在50%以上,而借助菜鳥網絡大數據平臺優化服務,提升效率,利潤增長好。“但加盟式快遞企業有隱含問題,即人力等成本增量壓力由加盟商承擔了不少,加盟商普遍增活不增利,底層加盟商不盈利及虧損占比超過半數。”
對比三國內快遞又平又好國外航空快遞堪比機票價
隨著圓通被倒閉事件的發酵,中國快遞員的生存狀況受到關注。南都此前調查的樣本顯示,很多快遞員每天派件150個左右,每天早上9點前必須完成快件分揀,其余時間就是在派件和收件,晚上10點下班。以這樣的工作強度,每個月也只能賺6000元左右。
那么國外的快遞員又是一種什么狀態呢?據楊達卿介紹,國外快遞員收入沒有詳實數據,但在美國、日本、德國三大快遞大國,快遞企業均是采用直營模式,不像中國快遞員的懸殊差別。“中國快遞員底薪不高,相差不大,快遞員靠底薪+收件/派件+話費等補貼,保險不全。這種薪資結構下,收件越多收入越高,但不是所有快遞員都在收件較多收入較肥的CBD等黃金地段工作,因此收入懸殊。但美日德等快遞員,屬于企業專職員工,薪酬+補貼+獎金+保險等,待遇穩定且較高。”據他介紹,日本快遞員年薪二三十萬居多,美國快遞員有雙休日,工作8小時工作制,福利上高于中國。但整體看投遞時效卻低于中國。
阿里研究院物流專家粟日在其發表的《中外電商物流服務比較》研究文章指出,從時效、價格等緯度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,中國快遞服務真的是又快又便宜。
以美國為例,美國電商大部分使用快遞,分有運單遞送和標準郵寄兩種,后者無運單,收費相對便宜。時效在2-8個工作日,價格5美元起,相當于人民幣30元。如果選擇快遞公司送貨,以U PS為例,有地面服務和航空服務兩種,地面服務不保證時效,一般為3-8天,價格一般為5- 10美元,折合人民幣30-60多元。如果選擇航空件,則有次日達、次晨達等多項服務,從紐約到舊金山2公斤物品為例,航空件收費約為120-140美元之間,將近700多元人民幣的物流費,有人戲稱這等快遞也不比機票便宜多少。
由此可知,中國快遞的性價比位居全球先列。
記者手記
信息化 高科技是否能解決問題?
日本最大的配送企業雅瑪多運輸公司,其工會在2017年的春季勞資談判中首次要求控制快遞包裹的接收數量。原因就是人手不足和電商市場擴大出現了物流危機,日本快遞人員長時間勞動已經成為常態。工會認為,“憑現在的人員體制已達到極限”,要求控制包裹數量,公司方面也計劃響應工會的要求。
雅瑪多運輸公司在行業內擁有約50%的市場份額。隨著電商市場的擴大,原來預計2016財年(截至2017年3月)的快遞包裹數量比上財年增長7%,達到18.5億個,刷新最高紀錄。但現在看來實際情況將超過預期。2016年底猛增的包裹未能及時處理完,部分包裹出現了配送延遲的情況。
日本快遞業出現的情況,能否為中國快遞行業帶來警醒?國內高性價比的快遞服務和收費狀態還能維持多久?上文提到的矛盾現狀又是否有解決之法?
對此,圓通總部向南都記者表示,除了持續對加盟商進行培訓、提升其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水平,提高其運營效率外,圓通速遞在新產品新業務等方面已經進行了布局,如推出城市高頻配送網絡,由總部負責成本較高城市的快件派送,以應對一些一二線城市人工成本不斷上升、加盟商房屋租賃支出壓力不斷加大的情況,降低加盟商壓力。其次就是推出終端建設計劃,即在小區、寫字樓等建設固定終端網點,由專人負責,快遞員在得到客戶確認后可將快件送到終端網點,客戶下班后可在網點取回快件。
順豐方面表示,除了提高效率,在末端增加智能柜外,還可以依靠科技力量解放勞動力。京東集團CEO劉強東有這樣的暢想:“比如你在北京,飛機起飛之前可以在京東下一個訂單,買一瓶香水。你飛到了上海跟朋友去逛街,我們憑借人工智能技術就能夠計算到在什么時間、哪個最佳結合點,通過無人車把香水送給你。可能那時你正跟朋友喝茶呢,無人車就悄無聲息地跑到你身邊,把香水給你了,甚至都不需要支付。”
不過,南都記者注意到,這些暢想都沒有提到收費標準。當客戶享受了這樣高標準的服務,又要相應支付什么樣的費用,又是否能接受這個費用?無人機、無人車最終能解放多少人力呢?最終只能試目以待了。